close

  作者:據新華社電
  “護士去哪了?”這是病房裡經常被問及的一句話。這句話背後隱藏著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:國家36年前制定的1:0.4的“床護比”至今難以達標。
  記者調查發現,護理需求的快速增長和護理投入的長期不足,共同造成護理人員緊缺的現狀,而重“醫”輕“護”、傷醫傷護事件頻發,則加劇了這一趨勢。
  36年難以達標的“床護比”
  1978年,原衛生部《綜合醫院組織編製原則(試行草案)》規定,醫療衛生機構病床與護士的配備比例不得低於1:0.4。36年過去了,三級醫院普通病房床位與護士1:0.4的床護比,仍是一個難以落實的“參考標準”。“當護士疲於應付不斷增加的患者時,就沒時間和精力做進一步溝通交流,患者就會認為護士服務態度不好。”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護理部主任王霞告訴記者。
  中華護理學會常務理事毛美琪告訴記者,醫保籌資標準逐年提高,讓群眾就醫需求被大量釋放,三級醫院“一床難求”愈演愈烈。小病大治、過度醫療等情況,也加劇了醫療資源的緊缺。有限的護理資源,難以滿足當前人們快速增長的醫療需求。“如今醫院科室實行經濟核算,醫生能直接創造經濟效益,護士卻只能增加醫院投入成本,從成本控制上醫院並不願意增加更多的護士。”江西省某三甲醫院護理部門負責人認為,護理人員緊缺還與醫院長期以來的重“醫”輕“護”有關。
  重“醫”輕“護”現象嚴重穩定護士隊伍須加大投入
  “三分治療,七分護理。護士和患者相處的時間最長,在緩解醫患矛盾方面發揮的作用不可估量。”毛美琪認為,要穩住這支隊伍首先必須要加大投入,在達到1:0.4的“床護比”配備標準基礎上,才有可能實現更高水平的護理服務。
 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護理部主任熊曉雲認為,既要保證基本床護比配達標,同時還需改變當前重“醫”輕“護”狀況,給予護士更多實現自我價值的空間,提高護士的職業認同感。 (據新華社電)  (原標題:患者多 緊忙“護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l94xlqez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